让乡里的孩子都上好学——追记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
学习专栏     点击:

原标题:让乡里的孩子都上好学

张伟生前在秋渠一中教育教学现场会上介绍教改经验。胡恩来摄

春日四月,乍暖还寒。

9日傍晚,郑州一间普通的会客厅里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,早早地等在那里,等待着两位特殊的客人。

她们来了!刘延东大步上前,伸出双手,紧紧地握住张伟的妻子韩春英的手,“我这次来,是专门来看望你和孩子,你真不容易!也请转达我对老母亲的问候。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,安排好老人和孩子,这也一定是张伟的期盼。”

温暖的双手,温暖的话语,温暖亲切的中央领导。一股暖流,温热了韩春英的心,她热泪盈眶……

韩春英的丈夫张伟,生前是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,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学校里,年仅42岁。

不久前,刘延东翻阅中央媒体信息专报,偶然看到了张伟的先进事迹,深受感动。来河南考察,她特别提出,要见见张伟的家属。

张伟的女儿张晗哽咽着说:“爸爸生前最大的愿望,就是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考上高中。”

刘延东拉过她的手,动情地说:“你有一个好父亲!”

“你爸爸的事,深深感动着我。教书育人,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。他心中装的都是学生,唯独没有他自己。硬是用10年的功夫,把一所农村薄弱校,办成了县里优质校。他的事迹很感人。”

“一个平凡的岗位,创造了不凡的业绩。他这是把毕生献给了教育。教育,就需要这样甘于奉献的人。”

刘延东副总理对一个普通教师的感人事迹娓娓道来,在场的人无不动容。

她说:“国家发展,最终还得靠人才。我们要想一想,到底要用一种什么样的精神、什么样的追求,培养下一代?我想,就是焦裕禄精神。张伟,就是用一生的行动,践行了焦裕禄精神。”

日前,刘延东做出批示,要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向“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”张伟同志学习的活动。教育部迅速作出了部署。

4月18日,河南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,追授张伟同志“全省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,并号召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向张伟同志学习活动。

“生命虽然有限,但张伟的崇高精神永存!”中原大地,焦裕禄精神源起之域,一段感人事迹将永远流传……

一种追求——“自己肚子里有货,上了台才能有灵性”

三尺讲台是张伟的人生大舞台。为了把知识的种子播撒进孩子的心田,他以讲台为舞台,在这里写下了壮丽的人生篇章。他把上好每一堂课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,他说:“只有自己肚子里有货,上了台才能有灵性。”

前些年,在秋渠一中读书的学生,都羞于对别人承认自己是那个学校的;这几年,秋渠一中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把校徽别在胸前最显眼的地方。

秋渠一中,曾经是全郸城县各方面都落在后三名的学校。如今,已经成为有1100名学生的前三名的公立初中。

这一切的变化,和一个人密不可分——张伟。张伟其实是再平凡不过的一个人。

秋渠乡的人们这样给我们描画张伟:中等身材,大眼粗眉,刚刚四十岁出头就头发花白,开始谢顶,没事老爱背着手在校园里转悠。

这个校长留给秋渠一中老师学生最后的画面是:他手里拿一只掉了漆的喇叭,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出操。

张伟总是这样,总是这样忙碌,总是这样认真。

每一天,每一次,学生课间操的时候,张伟都会准时出现在操场上。

他举着话筒,看到谁偷懒了,谁的姿势难看,会随时提起话筒提醒,一点都不含糊。

寒冬腊月,学生们在操场上跑圈,患有哮喘的张伟也会跟在队伍后面跑得上气不接下气,以至于同学们觉得不认真跑实在是对不起他。

这位大叔一样的校长还经常“埋伏”在每天晚自习之后的教学楼里,为的是及时制止想在熄灯后继续用功或是贪玩的学生。

20年前踏入秋渠乡第一中学当老师的那天起,张伟教过历史,教过语文和地理,也教过英语。他的学生能清晰地回忆起他的声音:洪亮的,浑厚的,永远地充满张力和吸引力。

更重要的是,他的课总是那样引人入胜:

秋渠一中的老师说,再调皮顽劣的学生,上张伟的历史课和语文课,也能品出《百家讲坛》的味道;上他的英语课和地理课,还没听一会儿呢下课铃就响了。

张伟因此被称为“麻辣老师”,大家公认,听他的课:过瘾!

让他说说有啥窍门,他憨憨一笑直挠头:都是从些“笨”法子里得来的,多揣摩多上讲台多攒经验而已。

不光自己的课讲得生动,一校之长的他还带领全体老师提高教学水平。当上校长后,张伟新官上任烧的第一把火就是课程改革。他打的比方别提有多贴切了:讲台就像舞台,教书也是艺术。自己肚子里有货,上了台才能有灵性。

一开始,学校同事不理解,有人说他瞎折腾:城里学校还搞不好,咱这“老少边穷”能行吗?张伟叩开每位老师家的门扉,把希望和信心送到他们的灶火前或是饭桌上。终于,大家的认识统一了:不改革,死路一条;改革了,或许还有出路。

任亚辉老师回忆说,那段时间,在他的鼓动下,老师们像上足了发条一样忙得不可开交:每周五,是学校雷打不动的集体研讨和集体备课时间;每星期,各年级都要组织多轮赛课和评课;业务学习会上,大家常常为了高效课堂的流程、备课模式以及教案编写原则争执得面红耳赤……日复一日,老师们的教育理念更新了,授课水平提高了,这一点,从孩子们上课时聚精会神的眼神里和心领神会的笑容中得到了印证。

秋渠乡的百姓给张伟记着一笔账:20年间,他把知识的种子播撒进了数千名孩子的心田,有近百个学生考上了大学,还有20多个当上了村里的干部。

一种精神——“没有咱秋渠一中人过不去的火焰山”

让秋渠乡的孩子能在家门口读上书、读好书,是张伟的最大心愿。为了实现这个心愿,他呕心沥血,鞠躬尽瘁。九九八十一难,难不倒张伟,他挂在嘴上的永远都是那句话:“没有咱秋渠一中人过不去的火焰山。”

张伟的一生很短暂,但短暂的一生里,张伟都在匆匆赶路。

秋渠乡中心学校校长朱全好是张伟的初中老师,他回忆起30年前张伟读初中时,家里太穷,没钱买表。为了上学不迟到,他每天天不亮醒来就摸着黑跑到一里外的学校,一直等到学校开门。

他说,张伟就是凭着这股认真的劲头走上校长之路的。

那是2004年的8月,风不停,雨不住,张伟接任秋渠一中校长的时候,可谓“受命于危难之际”。

当时的学校是怎样的狼狈和不堪呐:连续多年教学质量全县倒数,学生几乎跑光了,全校只剩了300多人,破旧的校舍已经不能遮风挡雨,学校到了濒临关门的绝境。

接过校长这副挑子,张伟知道它的轻重。

那段时间,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,他挂在嘴上的永远都是那句话:“没有咱秋渠一中人过不去的火焰山。”

他做好了负重前行的全部准备,从心理到生理——

校舍简陋,他多方争取建设资金,换掉了破旧的课桌,改造了拥挤的学生宿舍;

校园道路不平,他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搬来旧砖铺平路面,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学校的路面硬化。

“当年我们铺校园时,他总是跑得最快、搬得最多。看到这个像民工一样甩开膀子在太阳地儿搬砖和泥的校长,大家还能说啥……”往事历历在目,曾经与张伟同事12年的秋渠二中校长刘中华泣不成声。

在秋渠一中支教的郑州三十一中英语教师郭晓丽清楚地记得,去年11月的一个双休日,学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,给每个班级和教师办公室安装网线。她看到身材略胖的张校长亲自带领几名教师在梯子上爬上爬下,忙个不停。要知道,在郑州,安装网线的活儿可全是聘请专业人员做的。张伟从她吃惊的表情里读出了她的不解,腼腆地笑了:“乡下学校条件差,想要发展处处需要钱。这点活,咱自己就干了。找专业的不还得花钱嘛,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。”

每逢放假,张伟就背上水壶,带上干粮,和老师们县里县外到处取经,为了节省路费,他们总是披星戴月,昼夜兼程。有次回来正遇上暴雨倾盆,急于赶路的他摔在泥地上半天没有爬起来。

那一天的语文课,学生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幕情景:张校长满身泥泞站在讲台上,头上脸上的水滴答滴答往下滴……

那一堂课他讲得比平常更生动,那一堂课同学们听得泪眼迷离。

让秋渠乡的孩子在家门口能读上书、读好书,张伟实现了自己的心愿。